2011-09-30 11:25:11
前列腺炎是指由于前列腺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前列腺炎症反应及由此造成的患者前列腺区域不适或疼痛,有排尿异常、尿道异常分泌物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专家认为,前列腺炎是一种发病率高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肤浅,多数患者难以很好地配合治疗,并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许多医生在医治前列腺炎过程中也感到很棘手,对治愈该病缺乏信心和准确的诊断能力,并导致不能合理地进行治疗。
前列腺炎患者常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人将其描述为不可言喻的症状或状态。患者可以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等待、尿终或大便后尿道滴白等异常症状,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感以及会阴、睾丸、大腿内侧等部位疼痛不适;失眠、健忘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可以对男性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有一定影响;而另外一些前列腺炎患者甚至可以缺乏明显的前列腺局部症状,而以其它部位的不适或异常为主要表现。
在前列腺炎诊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无特征性症状,不清楚各种临床症状与前列腺炎的相关程度;缺乏可靠的前列腺炎诊断方法;前列腺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专家介绍,近年来对前列腺炎的研究取得了某些重要进展,尤其是采用现代诊断技术更容易发现病原微生物,前列腺炎的诊断和分类已经重新确定,临床特征被充分描述;出现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新发现,这将会使前列腺炎患者得到更好的医治。
前列腺炎的科学分类不仅有利于对疾病的研究,也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及有针对性的治疗。
传统的分类方法是:
以细菌培养“四杯法”为基础,将前列腺炎划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四个类型。
以上分类方法尽管已沿用了多年,由于不够精确而影响了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现代医学提出了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是指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以及多种非前列腺疾病,如膀胱颈部病变、间质性膀胱炎、精囊疾病、尿道疾病等引起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由于它们具有与前列腺异常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而将其归为一类疾病。这一概念的出现拓宽了该病的范围,使许多学者开始重新考虑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过去综合分类的基础上,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在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发生学和治疗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新的前列腺炎分类及其临床特点如下:
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急性尿路感染。细菌存在于中段尿液,与引起尿路感染的微生物相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的发热性疾病,并伴有持续和明显的尿路感染症状。
I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此型是由已经明确的泌尿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症,并伴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具有突发性尿路感染的特征。但尽管许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可以发现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却不一定是存在于前列腺内的,对其致病性也存在广泛的争议。
III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进一步分为IIIA型(炎症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和IIIB型(非炎症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或前列腺痛)。III型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区域的疼痛或不适至少持续三个月以上,可伴随各种排尿和性生活方面的症状,但无尿路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也不能证实感染的存在。
其中IIIA型为炎症性慢性骨盆综合征,也称为无菌性前列腺炎,在患者的精液、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中存在有诊断意义的白细胞,是前列腺炎各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IIIB型为非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在精液、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中不存在有诊断意义的白细胞。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