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7 12:56:32
列腺结核常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如果全身结核发病率低,则前列腺结核会随着减少。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生率又有回升,前列腺结核也随之增多。
一般统计认为,约有50%~80%的男性泌尿系统结核并发前列腺结核。但由于前列腺结核常没有临床症状,需做直肠指诊才能发现,有时即使指诊也难明确诊断,故实际发病率远远超出以上统计数字。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前列腺结核的发病率约为70%~90%。一组105例男性生殖系结核的病理检查发现,前列腺结核占95.2%。因此,前列腺结核还是较常见的,对这一疾病应高度重视。
病因
前列腺结核是整个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变的一部分,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中最多见的是肾结核,其他器官的病变大都继发于肾结核,包括前列腺结核。肾结核的病变愈严重,并发男性生殖系结核的可能性愈高。作为继发性结核,男性生殖系结核很少发生于一个器官,而是同时发生在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附睾和睾丸。因此,前列腺结核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附睾结核常有临床表现,故易早期被患者或医生发现,而前列腺结核较为隐蔽,较难发现。
结核杆菌进入前列腺的途径有二个:(1)经尿路下行至后尿道,通过前列腺管口和射精管进入前列腺。(2)从较远病灶经血行途径到达前列腺。所以,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最先侵犯前列腺和精囊,再经过输精管到达附睾和睾丸。
临床表现
早期前列腺结核常无症状,有时出现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表现为会阴部不适和下坠感,下腰痛,肛门和睾丸疼痛,大便时痛,痛向髋部放射,症状逐渐加重。尿液可混浊,尿道内有少量分泌物。膀胱颈如受累,则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症状,尿液内有红细胞、脓细胞、蛋白和结核杆菌。附睾常可受累,肿大发硬,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轻度压痛,偶尔可有输精管串珠状结节。病变严重时,有射精时痛,血精,精液减少和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及精囊肿大明显时,可压迫后尿道、膀胱以及输尿管末端,引起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或上尿路扩张积水。
前列腺指诊结果与病理改变相同,以双侧病变较多见。
诊断依据
单纯前列腺结核不合并附睾结核时,诊断较为困难。早期诊断需了解结核病史,病人有无低热、乏力、体重降低、消瘦等全身结核症状。对肺部、泌尿系统及全身各系统,均应详细检查有无结核病灶。
如发现前列腺和精囊的肿大不规则,有结核结节,附睾部结节和输精管的增粗、串珠等体征可确立诊断。少数诊断不明确者可做前列腺液结核杆菌检查,虽阳性结果机会较少,但仍有参考价值。X线检查有时可见前列腺部有钙化现象。尿道镜检查可见到前列腺管口扩张和结核结节。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当前列腺硬结的性质不易鉴别究竟是结核、增生或癌肿时,可经会阴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治疗原则
前列腺结核的治疗和全身结核病的治疗方法相同,必须包括全身治疗和抗痨药物治疗。前列腺结核用抗痨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治疗方法与肾结核的治疗相同,采用以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为主的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一般经验认为,治疗疗程为6~12个月。
治愈的标准是尿液或前列腺液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病理改变
前列腺结核大多同时侵犯双侧。早期结核病变出现于前列腺和精囊内的血管附近、粘膜下、导管口或射精管口附近,以后可扩展到前列腺两侧叶、精囊或附睾。和其他部位的结核一样,前列腺结核早期为卡他性病变,血管周围有小而密的结核结节。粘膜下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致腺体上皮破坏消失,形成结核肉芽肿、干酪化。干酪区可见于前列腺的任何部位,其中央坏死,周围有类上皮巨细胞围绕。最后液化或形成脓肿,坏死组织自前列腺管排出而遗留空洞。修复时纤维组织替代结核组织,整个腺体纤维化,致使前列腺增大,呈结节状且不规则,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坚硬度与癌肿近似。病变严重时可扩展到前列腺周围组织,使精囊正常组织消失,结核组织密集,干酪样病变广泛,并可使输尿管末端狭窄。如脓肿形成,可向会阴部溃破,成为持久不愈的窦道。也可向膀胱、尿道或直肠溃破。最终前列腺结核将继发感染,或经钙化而愈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结核表现为典型的结核结节,包括中心部位的干酪样坏死,周边的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外周的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形成的肉芽肿性结节。早期病变中心并无坏死,而只在腺体周围有由组织细胞形成的小结节,中心为巨细胞,周边为淋巴细胞。整个腺体呈慢性炎症性改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